融合审判管理与作风建设推动知识产权审判质效提升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诉讼服务中心副主任 赵云
人民法院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机关,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机关。在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日益增多、审判难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如何将审判质效监管与司法作风建设有机融合,构建全流程审判监督管理机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强化审判管理与作风建设的理论融合
审判管理主要聚焦于案件流程管理、质量评估等业务层面,通过规范审理流程、提高审判质效,确保司法裁判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而党建工作特别是司法作风建设则更多地关注党员思想教育、纪律规范等,二者之间相对独立的运行状态导致党建工作和审判管理在工作目标、工作方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难以主动深入协同,影响工作效果。要充分认识到,审判管理是司法审判提质增效的枢纽和抓手,作风建设是人民法院建设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审判管理与作风建设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优良作风不仅确保审判工作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避免出现偏离法治轨道的风险,还从思维意识和行为规范上进一步激发法官队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促使法官以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能力投入审判工作,主动追求案件办理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实现审判质效监管与司法作风建设的深度融合不仅要深入研究和理解司法工作的内在规律,还要将政治原则、纪律要求贯穿审判监督管理流程,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审判质效监管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政治引领推动审判管理机制完善,将政治要求融入审判管理各环节,在案件监督、质效考评中突出政治标准,全流程加强党建主体责任,明确政治导向和纪律约束,形成既符合司法实践需要,又能够体现作风建设政治要求的监管机制,倒逼审判流程更规范、监督指导更精准,进而推动审判质效实现系统性提升。
二、强化审判质效与作风建设的问题协同
司法作风在深层次上关系审判质效、效率和效果,不仅是法官个人形象和职业素养的体现,更是司法机关公信力和权威性的重要保障。在审判质量方面,优良作风促使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更加细致入微,确保每一个案件要点都得到充分的考虑和审查,从而提高审判的准确性。作风缺陷则将严重制约案件审理的准确性与公正性,例如,形式主义倾向可能导致法官重程序规范、轻实质解纷,不仅可能会增加衍生案件,也会影响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感受。在审判效率方面,优良作风推动法官合理分配时间,优化工作流程,保证案件及时有效处理。责任意识淡薄、畏难情绪、消极怠工等问题,则是审判实践中极易造成审判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例如,工作作风拖沓、主动性不足将严重影响案件办理效率,缺乏责任意识、协作配合不足亦容易导致案件程序流转停滞,甚至案件长期积压,严重影响司法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审判效果方面,优良作风增强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和支持,提升司法的社会认可度,促进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法官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直接决定裁判效果,思想意识偏差则可能直接导致裁判结果偏离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甚至引发舆论质疑和批评。对待当事人缺乏服务意识,没有充分释法说理则将导致当事人对裁判结果不理解、不认同,影响司法权威。
三、强化全流程融合驱动质效提升的探索路径
全流程审判监督管理是实现审判质效监管与司法作风建设融合的有效探索,最高法院知产法庭(以下简称知产法庭)通过在立案、审理、裁判等全流程强化审判质效监管与司法作风建设的有机结合有效提升工作效能。一是加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运行。实现司法审判工作提质增效,必须把党的建设抓深抓实,而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则是其中的基础。通过加强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可以确保审判监督管理工作在党的领导下有序开展,提升审判工作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同时,规范党组织生活,严格执行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要求,有助于培养法官的职业操守和廉洁自律意识,为审判工作的公正、高效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此外,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还能促进审判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审判质效的提升。例如,知产法庭落实党建和司法审判工作深度融合的要求,明确由各部门负责人担任党小组组长,突出党总支牵头抓总作用,创新党建形式,创建“青年党团工作七方共建机制”定期邀请多方青年交流学习,持续打造“一支部一品牌”工作矩阵,开展“双融合”微党课、“本周我当领学人”等系列活动,内容不仅涵盖党建知识,还紧密结合审判实际,引导法官们将党的先进理念融入日常的司法审判中,有效激发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和执行力。二是压实主体责任创新监管机制。在审判质效监督管理中,每一级党组织都是落实审判质效监督管理责任的重要力量。知产法庭通过细化各级党组织的责任分工,形成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格局。法庭分党组统筹部署党建业务融合工作。各党支部全面推进本支部案件流程管理、裁判文书交叉校核、诉讼费退补缴、电子归档等业务工作,通过常态化、一体化组织审判质效、廉政教育等主题研讨会议,强化党组织解决实际问题的职责、能力和效果。党小组要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确保每位党员全面理解并落实党建与业务融合提升审判质效的具体工作部署。同时,知产法庭以机制创新促责任落实,探索建立“四类案件”审判监督管理会议制度,通过专门会议制度压实领导监管责任,同时对“裁判文书阅核”“有信必复”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风险等进行集体把关,确保重点案事件稳妥高效推进,加强廉政风险防范。三是加强党建与审判质效关联评价。党建评价指标与审判质效指标虽有不同,但存在内在关联,不仅需要建立全面统一的评价体系,还需要加强不同指标内容的深度融合分析,通过关联研究深入挖掘并推动解决存在问题。知产法庭通过多年衍生案件的详细分析,结合每一名法官的办案绩效数据,比对研究审判质效与实质化解矛盾纠纷、当事人满意度的深层关联,从司法作风建设的角度,聚焦法官衍生案件波动及差异等问题,分析可能存在的工作不实、态度不佳、效果不好等作风问题并提出工作建议,促进执法办案作风质效双融合双提升。
专家点评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客观要求人民法院在更高水平上激励保护科技创新,其中技术类知识产权审判领域的工作最直接相关、任务最集中繁重。随着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的设立和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的运行,人民法院服务保障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也更好适应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本文基于最高法知产法庭加强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提升”的实践做法,结合机关党校2025年处级干部进修班的系统学习,对于如何以加强审判管理与作风建设的深度融合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提升质效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的“全流程强化审判质效监管与司法作风建设”路径不仅是对既有经验的总结梳理,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贴实际、更严更实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启示,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和实践价值。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分党组副书记、副庭长(主持日常工作)、一级高级法官 郃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