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聚焦

张晓阳:时时做 不惧千万事

发布时间:2021-11-11 16:29:43 作者:朱旻 赵璠 来源:江苏高院

张晓阳


  *本文转自江苏高院
  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四级高级法官。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在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法院锻炼,2014年4月至10月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挂职交流。2018年12月至今,借调至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先后担任审判员、审判长。
  荣获江苏省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知识产权骨干人才,最高人民法院办案标兵,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办案标兵、优秀共产党员。
  我时常和妻子开玩笑,当初是你推着我走上了法律的道路,如今却是我要为了法律不能常常陪在你身边了。
  从业十二载,五年在异乡。命运从不赠予意外的惊喜,每条道路上的赶路人都踏着夜夜星光。十二年前,命运挥挥手,一个青涩的少年头也不回地奔向了法律的殿堂;十二年后,坐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席上,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转 身
  故事的开始,缘于一场陪考。
  2008年的秋天,当时的女朋友让我陪她参加公务员考试,我正埋头于机械专业的博士论文中苦苦煎熬,便有点敷衍地说:如果有需要机械专业的公务员岗位,我一定奉陪。心里想的却是机械专业考公务员太难了,我还是先搞定论文,再看能不能留校继续搞科研。
  然而,女朋友却从茫茫职位里找到了仿佛为我量身定做的那一个:江苏高院正在招录一个具有机械等理工科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且不需要法律专业背景的岗位。就这样,我被命运带到了法律这条道路上。
  进院后,领导和我说:“小张啊,我们这个岗位可是今年特别设置的,就是为了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力量,招录具有技术背景的法官,你可要好好发挥你的所长。”领导的期待是鼓励,也是压力,作为法律的门外汉,我能适应法律职业吗?能担起这样的期许吗?
  学习,唯有学习,不断汲取知识的力量才能成长为一个足以独当一面的法官!我暗暗下定了决心。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做不惧千万事。自那时起,我便时时将精进二字刻在心间,将学习融入了我的日常。
  进入院机关第一年,我担任书记员。那段时间我跟着三、四位法官,从庭审记录到文书唱校再到退卷整卷,任务繁重琐碎,我常常一路小跑着干活,走廊里常常回响着我的脚步声。晚上到家后腰背酸痛,一句话都不想说。
  书案旁的桌灯见证了我无数个俯首苦读的夜晚,渐渐摞起的笔记、换了又换的笔芯,我在每一寸光阴中汲取知识、努力成长。我顺利通过了司法考试,逐渐从一个法律的门外汉摸索到了这门专业的边缘,体会着法律的精妙,梦想着披上法袍的那一天。
  2013年底,我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走上审判工作岗位后,我愈发觉得自己的法律知识储备不够。
  “学然后知不足”,古人诚不我欺。为了进一步增强法学基础理论知识,我重回校园,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在职法律硕士学位的攻读。
  2014年,为提高专利案件的审判水平和质量,储备技术类案件的审判人才,省法院派我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交流,学习专利复审与无效审查业务。在这段宝贵的交流学习期间内,我又对专利法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学习,并在当年通过了专利领域的执业资格考试,取得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
  五年的时间,攻读硕士学位,通过了两场资格考试,就是为了实现从工科宅男向具有技术背景的青年法官转身。我并不知道自己的转身是否完美,但随着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意义的认识,对知识产权审判事业的日臻熟悉、深入,我庆幸那个秋天的转身与选择。
  成 长
  在民三庭的大家庭里,我和同事们学习探讨、工作交流,在审判工作中不断提高着自己、提升着业务能力。因为我的工学技术背景,在庭里,我主要承担了涉及机械、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等具有复杂技术事实案件的审判工作。
  “莱顿公司诉盖茨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是一起关于汽车发动机正时系统减振技术的案件,原被告双方均是业内巨擘,可以说是有着相当行业影响的一个案件。案件的争议焦点在于被诉侵权产品是否落入涉案专利权的保护范围。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涉案专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应当如何界定?
  为了厘清这一范围概念,我不但阅读了涉案专利权利的说明书,明确关于发明目的的实现过程,同时还仔细研读了涉案专利确权过程中的审查文档,对于当事人提供的被诉侵权产品的测量报告,我也进行了逐字逐句研读。为了更好地解释专利权人所主张权利的专利权利,我还翻阅了国外典例,详细了解了德国联邦专利法院关于涉案专利同族专利的相关认定。
  参考的资料堆满了我的案头,记录的笔记也层层叠叠地侵占了书房的各个角落。要说清楚判决的依据并让原被告双方都信服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知识产权庭的法官来说更是如此:技术事实的查明和理解,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诉辩意见的梳理、技术资料的翻阅,才能在晦涩的专业文字和繁复的数据海洋中厘清并查明案件事实,做出专业公正的判决。
  涉案技术复杂、当事人关于技术问题争议非常激烈,我们如何让原被告双方都能够最大程度认可合议庭的界定呢?
  我们采取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有点超前的方式:以当事人双方和法庭三方专家辅助人出庭的方式,就案件所涉技术事实进行调查,并给予当事人就技术问题和事实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通过公开、透明、高效的方式确定争议技术事实。最终,我们认定被诉侵权人构成专利侵权并赔偿1064万元。
  该案判决书成文时长达6.8万余字,拿在手上都有点沉甸甸的,我心里的成就感也是不言而喻的。这篇文书最后被评为了“第二届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
  一直相信,一份专业公正的判决需要的是久久为功:近十年的求学生涯让我获得了工科博士的学术背景,十二年的工作经历丰富了自己的法律积淀。每一份翔实的文书、每一个专业的裁决背后都是漫漫时间的积累。
  “天啦,爸爸,上了小学后,我也要看这么多书吗?”幼儿园快毕业的女儿童声童气地问。
  “那是自然的,学无止境嘛……”我摸摸孩子的小脑袋,给了她一个肯定的回答。但当时的我没想到的是,我并没有能够陪伴她度过一个完整的小学生涯。
  离 索
  正如开头说到的,是妻子推动了我和法律的相聚,但是我却常常要因为工作而离开我的家庭。对于妻子来说,我不是一个好丈夫;对于女儿而言,我也称不上是一个好父亲。
  妻子怀孕期间,我一直在昆山法院挂职锻炼,平时很难有机会回南京陪她,我缺席了一次又一次的产检,直到孩子出生的前两个小时,我才从外地匆匆赶到产房,见证这个新生命的诞生。
  2018年年底,我被借调至最高人民法院,成为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的首批京外借调法官。离开南京时,女儿才刚读小学三年级,现在,她已经是小学毕业班“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我无疑错过了一段父女相伴非常重要的、非常美好的岁月。
  然而,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我只能自我安慰,尽管我错过了很多美好的时光,但我外调期间也做出了一件件事情,留下了一个个足迹:近三年来,我本人及所带领的审判团队承担了很多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和重大调研任务,承办的多起案件入选知识产权法庭裁判要旨、年度报告、典型案例等;牵头和参与了多项调研任务,深度参与专利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修订工作;所主审的“敦骏公司诉腾达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被评为第四届全国知识产权优秀裁判文书“特等奖”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
  “爸爸,你这个月回来吗?我好想去公园骑车呀,离我们上次一起去已经很久很久很久啦”,微信那头的女儿抱怨道。
  “爸爸这个月恐怕不能回去了,异地回北京需要隔离14天,14天会耽误很久的工作。爸爸下次回去一定带你骑车好不好呀?”
  疫情的影响让我和妻女的会面更加地艰难,女儿的抱怨也让我愧疚无比。我不在家的这么多年,妻子忙碌于工作和家庭之间,一个人扛起生活中所有的困难。特别是2020年岳父确诊患上癌症需要化疗治疗,对妻子的打击可想而知。经过多方问诊和初步治疗,岳父的病情才得以稳定。
  记得刚来北京时也是这样的一个季节,京城的风凌冽刺骨让我更加思念起江南的温柔婉转,常常静夜想到,不知遥远的金陵城里桂花香味是否已经漫溢?
  求索之路不悔,向道之心不移,出发时的初心在岁月的打磨下越发明亮。一路沁人心脾桂香,一路感人至深支持勉励,让我对前路更加坚定笃信:这一生,持利剑护正义,执尺衡显公平!


  “跨界”法官 不负热爱
  新闻办公室  孙烁犇
  我和晓阳曾是一个办公室的战友。刚工作一起做书记员那会儿,不管是开庭记录,还是整卷、装订、捆扎卷宗,工学博士做起这些细致活儿来,一丝一毫也不含糊。那时智慧法院还没有如今这么发达,应诉材料全部要靠手填,忙起来的时候,就特别担心案号、查询密码那一串串的数字,更害怕案件之间张冠李戴。
  某一天,他突然问我:你觉得我们天天填这些烦不烦啊?我说当然烦啊,人都要强迫症了,总担心自己出错……我这边滔滔不绝,他只低头不语。若干天后,他说,我设计了一套word自动生成系统,你帮我试验一下吧。从此,民三庭的书记员小伙伴们欢呼雀跃:只要填写当事人名称、案号等有限信息,所有应诉材料就像变戏法一样一键生成,再也不用担心会出错。后来我听晓阳爱人说,为了这个系统,他从图书馆里搬了好多旧书,在书房一坐就是几天。看着我们用上这个系统,他不声不吭,又默默改进了几次。
  坐得住,不计较,是他最大的特点。十二年的光阴,从工学博士到通过司法考试,到技术类案件业务专家,再到担任最高法院的审判长——在朋友们眼里,他的每一步成长都让大家惊叹不已,敬佩有加。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是他做不到的,但我还隐约记得入职之初庭长评价:“晓阳,你悟性很好,学习能力也很强,可到底是学理工科的,听你读文书,你怎么都不断句呢?”而今,他能够撰写出荣膺全国特等奖的裁判文书,能够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法学类论文,能够取得在我看来已经无法望其项背的专业造诣,这当中有多少艰辛付出,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清楚。
  “精力用在哪儿,时间看得到。”祝福晓阳,在他热爱的知识产权审判事业里,写下更多的精彩和辉煌。




责任编辑:知识产权法庭